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委员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识别能力,强化校园心理健康预警机制,筑牢校园心理健康“前沿哨所”,5月13日,电子工程系心理气象站指导老师禹花宁在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思学楼108教室为心理委员们开展了“心理委员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识别”专题培训。
培训伊始,禹花宁老师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,并指出“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学习压力、生活琐事、就业焦虑如同层层乌云,悄然笼罩着大学生的心灵,心理健康问题正成为不可忽视的成长课题。”他结合近年高校心理健康数据,强调心理委员作为班级“心灵守护者”的重要使命,引发在场同学的强烈共鸣。
随后,禹花宁老师详细讲解了抑郁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厌食症、贪食症、强迫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等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方法和诊断标准。在讲解抑郁症时,他用生动的案例还原了患者“情绪如坠深谷,思维像被黏住,连日常行动都变得艰难”的状态,特别提醒心理委员们“当身边同学连续两周出现情绪低落、失眠早醒、兴趣丧失等症状,一定要主动倾听、及时上报。”面对双相情感障碍,他以“情绪过山车”作比喻,详细拆解了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的典型特征,指导心理委员们通过观察同学们的睡眠周期、言语密度等细节,察觉潜在危机。
“遇到有同学频繁催吐、过度节食,该如何正确沟通?”培训中,禹花宁老师抛出的问题点燃了互动热情。心理委员们争相举手提问,现场气氛热烈。针对厌食症、暴食症、强迫症等病症,他结合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,手把手传授沟通技巧,并鼓励同学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。这场“沉浸式”教学,让晦涩的心理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。
临近尾声,禹花宁老师语重心长地总结道:“心理委员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,更是温暖的传递者。希望大家以专业知识为盾,以真诚关怀为剑,守护班级每一颗心灵。”培训结束后,2024级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心理委员任同学感慨道:“原来判断心理异常有这么多科学方法!以后遇到同学情绪低落,我不仅知道怎么陪伴,更懂得如何正确求助。”
此次培训如同一颗“心灵火种”,不仅提升了心理委员的专业素养,更为构建“班级-院系-学校”三级心理防护网注入强劲动力。未来,电子工程系将持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,用专业与温暖照亮学子成长之路,共绘校园心理健康新图景。
图:秦睿
文:禹花宁
审核:叶绘